|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文章內容
醫(yī)院簡訊
2015年第20期
(總第125期)
婁底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辦公室編 2015年9月21日
![]() |
導 讀 l 成功搶救糖尿病足合并急性肺栓塞病人 l 成功引進便攜式B超 |
市三醫(yī)院成功搶救糖尿病足合并急性肺栓塞病人
近日,婁底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神經內分泌科成功搶救糖尿病足合并急性肺栓塞病人1例,現(xiàn)介紹如下:
患者曹某某,58歲,因左下肢腫脹、潰爛、疼痛1年,咳嗽胸悶氣促3天,胸痛1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自去年因糖尿病足于多家二甲醫(yī)院診治一年無好轉。入院后急診心電圖無異常,陳洪華科主任查看了病人后考慮:急性肺栓塞可能性大,糖尿病足診斷明確。查肺部增強CT:左下肺動脈干及右肺主動脈充盈缺損,考慮血栓形成,急性肺栓塞診斷明確。予吸氧、絕對臥床,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等抗凝治療,胰島素降血糖,改善微循環(huán),消炎、換藥等處理,患者第3天咳嗽胸悶氣促胸痛基本緩解,左下肢腫脹、疼痛明顯好轉,住院10天胸悶氣促胸痛消失,左下肢腫脹、潰爛基本痊愈出院。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是早期發(fā)現(xiàn)肺栓塞的惟一途徑,肺動脈造影是其診斷的金標準,但大多數(shù)醫(yī)院難以開展,螺旋CT對于肺栓塞其靈敏度和特異性不亞于肺動脈造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肺栓塞的癥狀和體征往往是非特異性的,常繼發(fā)于原發(fā)病臨床治療的“病情穩(wěn)定”階段,發(fā)病兇險,死亡率高,本病的難點在于診斷,臨床表現(xiàn)多不典型,故臨床上易誤診、漏診,病人家屬常不能接受病情突變而引發(fā)醫(yī)療糾紛,在社會上影響極大,故該病應引起臨床醫(y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以防不良后果發(fā)生。(曾德良、陳海云)
市三醫(yī)院成功引進便攜式B超
---在B超引導下已開展多項新技術
近期,婁底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成功引進便攜式B超,并利用便攜式B超的優(yōu)點,已成功開展B超引導下中心靜脈置管、B超引導下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B超引導下神經阻滯麻醉等多項新技術,獲得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
其一:B超引導下中心靜脈置管
以往,在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時,往往是依靠麻醉醫(yī)師在盲探下尋找生理解剖位置,因此對局部解剖熟悉程度及操作經驗的要求就要更高。比如在進行頸內靜脈穿刺時,有些病人本身存在肥胖或生理解剖變異等因素導致穿刺過程不順利,常需要反復穿刺來尋找方向,因此可能導致穿破頸動脈、穿破胸膜等嚴重不良后果,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在B超引導下中心靜脈置管則能有效的避免那些不良因素,大幅度提高穿刺成功率,并且損傷小、并發(fā)癥少,有效避免盲目的穿刺所帶來的血管、神經、肺損傷(靜脈穿刺本身具有的風險如空氣栓塞,血栓栓塞等風險不可避免),尤其是對危重病人、病態(tài)肥胖病人、解剖標志不清者效果更為確切。
其二:B超引導下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
麻醉科充分運用B超的特性還將其使用在PICC這一操作上,通過B超的先行定位,確定血管的走向后再進行穿刺,不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一部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兩全其美。
其三:B超引導下神經阻滯麻醉
在以前麻醉方式和麻醉藥品種類均較為單一的時候,臂叢是一項十分考驗麻醉醫(yī)師的局部解剖知識和麻醉經驗的操作。例如肥胖病人或者生理解剖變異的病人,本身體表標志就不明顯,還有二次或多次手術病人,因為人為的改變也對一部分組織結構造成影響,而這些最終不良因素就會直接作用于麻醉效果。而且麻醉醫(yī)生還要綜合考慮個體差異,麻醉的耐受性等影響,各種各樣的因素雜合在一起就導致了即使是一位有著豐富經驗的醫(yī)師也不能完全保證每一臺臂叢的麻醉效果,當臂叢效果不理想時就只有選擇術中再次穿刺,或者輔以局麻藥物、靜脈藥物等方式,而這些又會降低麻醉及手術的安全性,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不僅對病人是一種傷害,也影響了手術的操作,有悖于麻醉的初衷。
但是B超就相當于給了麻醉醫(yī)生一雙眼,相當于讓麻醉醫(yī)生在直視體表下的狀態(tài)下找到神經,找對神經,再針對性的給藥,這樣就能很好的保障麻醉的效果,極大地減少了病人的不適感,無形中也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并且B超引導下臂叢相比較傳統(tǒng)的盲探不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也能大大的減少并發(fā)癥例如霍納綜合征、氣胸、膈神經阻滯等,使病人生命得到更好地保障。
以上新技術的開展對保障醫(yī)療安全,避免醫(yī)療風險,提高了的整體麻醉水平,增強了臨床麻醉的安全性與可控性,滿足人們對于醫(y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科普:
B超可以清晰地顯示各臟器及周圍器官的各種斷面像,并且圖像富于實體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實結構。在現(xiàn)代醫(yī)學影像學中與CT、X線、核醫(yī)學、磁共振并駕齊驅,互為補充。它以強度低、頻率高、對人體無損傷、無痛苦、顯示方法多樣而著稱,尤其對人體軟組織的探測和心血管臟器的血流動力學觀察有其獨到之處。B超定位技術是近年來醫(yī)療技術領域的重要變革,因其無創(chuàng)及直觀的影象學倍受醫(yī)務工作者的親瞇,比如B超定位下動、靜脈穿刺,臂叢神經阻滯,還有更高尖的技術如經食道超聲心動圖(TEE)等,為專科麻醉的服務內容增添了極富價值的一頁。(屈愿)
EMAIL:[email protected] 傳真:(0738)5258228
網址: WWW.LDSSYY.COM 急救:5218120、8997120
特別聲明: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yī)療依據(jù)